目前分類:氣功相關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圖片版權 xinhua
Image caption 中國媒體報道稱,曾名噪一時的中國"氣功大師"王林周五(2月10日)死亡。

中國媒體報道稱,曾名噪一時的中國"氣功大師"王林周五(2月10日)死亡。

官方給出的死因是,王林因患ANCA相關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炎,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在醫院死亡。

官方還說,2016年11月11日,遼寧撫州市人民檢察院以王林犯非法拘禁罪、詐騙罪、非法持有槍支罪、行賄罪向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認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

但官方還說,在審理過程中,王林因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1月10日,法院同意對王林取保候審,兩天後對他中止審理。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中精神健康學苑

日期

講題

講師

4/19(三)14:00-17:00

精神輕快活~樂活氣功

黃義虎校長

大里高中校長

活動地點:梧桐吾同咖啡(台中市西區五權路2-67號)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自性禪定

金剛自性禪定者,
正定正慧無上禪法。
所謂正定正慧者,
不見身相為正定,
不見心相為正慧。

不見身相者,則無有我執,
無有我執者,
不追逐世間富貴名利,
否則易為我執所誤。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古心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本網頁各鍊結標題及鍊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客服專線:0800-090899 , 02-25586160 ,04-22293318
傳真:02:2556-2774 04:22293319
系統平台提供國眾電腦 國眾電腦 HiNet 網路開店 hi178網路開店


引用自: http://www.hkk.com.tw/T5003ListCmdyData?y_HrefId=123947&y_SketchName=Sketch1-2_Hi178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發文問說這2支股 可有潛力
代表版主有點功力 是如何看有潛力 也不說明
現在知識家被廣告淹沒 荒煙漫草 快失去功能
上知識家可互相討論 增加看盤技巧
不要怕別人比自己行 賺錢 我要是這麼想怕別人懂
就不會詳說是怎麼看得 回答問題就是要思考問題
幫別人也進步自己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靜坐不會起火,請放心。以下原理跟靜坐的原理是相同的供你參考: 煩惱的起因大都是心被自已的思緒給沾黏住,產生後續的貪瞋癡等念頭,此時易產生幻覺,嚴重會導致思覺失調。因此當我們的心被沾黏住時,此時必須把我們的心給抽離出來,讓心置於當下的覺知覺察裹,心如何覺知覺察呢?

(1)視覺:運用你的視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影像,看清楚它,不去分別它
例如覺知影像的形狀(如工作的細節動態),不用去分別批判

(2)聽覺:運用你的聽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聲音,聽清楚它,不去分別它

例如覺知聖號的聲音(或聽演說),不用去分別批判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漫畫作品《七龍珠》(ドラゴンボール,Dragon Ball) 風行全球,翻譯成 20 多種語言的單行本,已銷售超過 2 億冊以上。

漫畫初期曾引用明代的《西遊記》,這也是主角「悟空」姓名的由來;不過,應該很少人知道,漫畫裡極具威力、甚至能轟走月亮的「龜派氣功」(かめはめ波,Kamehameha),其實來自夏威夷。

第一位將夏威夷各部落、群島集結起來的正是 King Kamehameha I (卡美哈梅哈一世),他除了戰功彪炳,也精於治理,透過立法確保夏威夷的社會秩序及獨立地位,而有「太平洋的拿破崙」之稱。

至於為什麼《七龍珠》會採用夏威夷國王的稱號,據說是作者太太的建議。在作者苦思這個重要招式的名稱之際,她正好看到夏威夷國王的雕像。沒想到讓 King Kamehameha 就此踏出夏威夷,成為全球共通的語言。

事實上,由於作者在夏威夷待了好一段時間,《七龍珠》裡處處可見與夏威夷相關的場景。舉例而言,「龜仙人」(かめせんにん) 總是穿著夏威夷衫,住在夏威夷風的小屋裡,而散佈太平洋的夏威夷火山島,也常出現在書頁之間。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開始是因為情緒起伏很大專注力很低造成我很大的困擾,也常常聽人家跟我講靜坐可以幫助你專注力提升、人際關係變好、創造力提升、情緒穩定、大腦可以達到平衡等等的優點好處,但是每聽人家講時我第一個念頭就是「什麼鬼」如果只是單純靜坐就可達到這麼多的好處,那社會上不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了嗎?只要有任何的問題出現時靜坐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了,但這些說法還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也問了身邊許多的朋友他們有沒有靜坐的經驗,其中只有1.2位靜坐過,但是時間都不長維持不了1個星期效果並不好,我在網路上看過許多人的教學所以我自己依照他們所說的方法在家自己先嘗試了3-5天大約都利用半小時,但是效果真的很差,因為在靜坐時腦袋就是會一直亂想,而且也好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干擾,好難像網路上寫的這麼的簡單、容易、隨時隨地可以做,而且在嚐試的過程中,反而思緒更是混亂,靜坐當中沒辦法讓我的頭腦放空、心裡達到平靜,靜坐中也常常會告訴自己不要胡思亂想,將頭腦放空什麼都不要想,但是越是強迫自己越是沒有辦法平靜,每每靜坐結束總是讓我更加疲累,幾次下來後我也放棄了靜坐這件事,心裡開始納悶為什麼網路上那些人可以這麼輕而易舉去靜坐,而且幫助又是這麼大呢?

之後的一年間我還是受情緒的困擾也造成了失眠,晚上總是會驚醒,我還因此去看了醫生,醫生只是說我壓力太大要我放輕鬆不要太緊張,之後我就一直與安眠葯相處了,但這樣長期吃葯實在讓我非常的不喜歡,我很擔心會因此成癮,在一次很偶然的狀況下我認識了聖達瑪靜坐法,起初我還是認為這樣的方式沒有用,但我還是再一次提起了勇氣去試試,第一次進到的靜坐的場所,讓我驚呀到!它讓我感到莫名的放鬆,老師也先讓我們了解到什麼是靜坐?靜坐的好處是什麼?經由老師慢慢地引導如何將頭腦、心裡雜亂的思緒慢慢的放掉淨空,並且配合穩定的呼吸來平穩我們的心情,一步一步的照著老師的引導方法來做,我慢慢發覺我的心開始一點一滴變的較平靜,老師說剛開始練習靜坐時先將你的專注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它能夠幫助你達到放鬆也能幫助我們的思緒變慢;雖然只上過靜坐課一次,但這一次的感受真的與我自己在家靜坐時的感觸差很多,因為有老師的帶領真的可以讓我進入到沉靜的情境之中,享受那心無雜亂的片刻,回家後我自己也嚐試照著老師的方法去做,雖然剛剛開始沒有辦法像老師帶領時這麼快的進入平穩,但每次從15分、10分、5分鐘愈來愈快能夠在靜坐中達到內心的寧靜,

有一次在跟同事的聚會場合,有位同事突然跟我說她覺得我最近不像以前一樣一點小事就動怒或是莫明其妙的發脾氣,聽到時心裡真的很高興,又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靜坐真的可以帶給我穩定的情緒及專注力;這是我靜坐的初體驗,分享給大家,大家也可以來嚐試看看老師們所帶領的靜坐法!!

本文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22000016KK05651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實修最好找一個好師父
和他學習正確的靜坐之道,
按步就班的學習,
這是最快的途徑,
若是自己看書自修,
最大的問題就是做錯的地方沒有人指點
光靠自己不容易發現。

我個人推崇的禪修宗派是曹洞宗,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是我知:

1.為什麼無法令修持眾生當下解脫??

◆ 「束縛」是從點點滴滴「身口意」的累積而成;「解脫」如花朵盛開,是日復一日「勤拂拭」的耕耘所得。

「當下」如花開的剎那,「解脫」是煩惱的滅盡。「已知無我」者就像意外遭逢「瀕死經驗」後的深刻感受、震撼無比!

「為何不解脫?」因為無力複製「瀕死經驗」於隨時隨地。如果福德不足(無人護持),不能有效的循序複製,那麼「瀕死經驗」就會逐日消減、陌生,最後只能成為「記憶」,留待有緣。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淨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也可以說是佛法修行的總綱,意思是說:透過持守戒律,廣修善法,淨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業清淨。

  其中「自淨其意」是佛法修行的核心,然而要達到心念的清淨並不是一蹴可幾,所以佛陀為我們開演了次第法門,首先便是「諸惡莫作」嚴守戒律,從身口二業來規範自己,比如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身業清淨,心當中惡念慢慢減少,善念就比較容易增長,如此便能廣行利益眾生之事,如不傷生害命,長養慈悲;而不妄取財物,就能廉潔好施。所以能夠做到「諸惡莫作」,自然就能「眾善奉行」,這便是我們修行提升的一個方向。

  然而在「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的實踐中,心中難免有種種邪惡心念需要調伏,此時就必須在「自我觀照」及「反省檢討」處下工夫,去除貪心、瞋心、痴心、慢心等煩惱,這也正是「自淨其意」最重要的內涵。此時,一方面要多聽聞佛法,增長智慧,一方面也要藉由加行的工夫,如念佛、持咒、禪修,以加強定力,幫助自己調伏自心。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雖是各別的,其實也是相通的,身口二業清淨了,意業也就跟著清淨,而意業的清淨,也需落實在身口二業上。

  其實所有佛法中的百千法門,無非不為「自淨其意」而施設,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從「諸惡莫作」的自律中,使行為舉止端正、清白,在「眾善奉行」的實踐中使心意柔軟良善,在「自淨其意」的反省內觀下,歇下妄心,不斷地淨化、昇華,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

文章標籤

dolorebf1ee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